质量管理中的“标准化”
来源:第七工程事业部 尹承玉
2023-09-12
查看: 172
摘要: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·克劳斯曾说过:“将良品率预定为85%,那么便表示容许15%的错误存在。”良品率的高低彰显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,也决定了发展的质量。提高良品率,除了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的过程管理,还应该重视“标准化”的推行和实施。
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·克劳斯曾说过:“将良品率预定为85%,那么便表示容许15%的错误存在。”良品率的高低彰显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,也决定了发展的质量。提高良品率,除了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的过程管理,还应该重视“标准化”的推行和实施。
作业过程的“标准化”。生产产品最应该注重的是产品管理的系统化、制作过程的标准化,同类产品的一致性尤为重要,大到产品设计、研发、生产工艺,小到员工的作业过程,都要经过缜密的策划和输出。只有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实现了“标准化”,才会生产出“一致性”的产品,从而实现市场化产品的统一,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,也会提升客户的满意度。
细节管理的“标准化”。精心是态度,精细是过程,精品是成果,而打造精品往往体现在细节管理上,一句温馨的警示语、一个管口上的防护帽、一项人体工程学的设计……都有可能成为打动顾客的印象点。目前,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同行企业间已经由原来的“拼价格”发展到现在的“拼细节”。做好细节管理,首先要研究提升产品内外在质量的控制点,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施改进,并将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沉淀,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措施,通过持续改进的方法打造企业的精品,进而实现产品品质由“低”到“高”的蜕变。
变更管理的“标准化”。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,会涉及多种多样的变化点,生产的设备变了、操作的人变了、原材料厂家变了……作为企业,正确应对和处理变化点,不仅体现了快速反应的能力,也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。实现变更管理的“标准化”,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快速反应的机制,每个环节出现变更,都能快速联动反应到各个过程,最终实现非常规过程“标准化”处理。
监督管理的“标准化”。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,“监督”是实现高品质产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。实现监督管理的“标准化”,首先要做到制度、规范的标准化,每个管理过程的监督要全面、统一、不重复,做到管理过程有法可依、有规可循、高度统一、受控有效。其次要重视监督过程的管理,不同的监督人员在同一管理过程中,要执行统一的标准,运用好质量反馈机制,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。
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。质量管理的“标准化”,是产品全生命周期里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,我们要凝聚合力,努力把产品质量做成竞争优势,做成行业一流,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,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夯本固基、砥砺奋进。